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

浏览量:

更新时间:2025-04-30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3150340011007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

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授课对象:生科院、理科实验班生物学方向本科生

课程学分:1.5

课程学时:36

授课教师:(负责人)

姓名:谢志雄

邮箱:zxxie@whu.edu.cn

授课教师:(团队成员)

姓名:彭方

邮箱:pf-cctcc@whu.edu.cn

授课教师:(团队成员)

姓名:唐晓峰

邮箱:tangxf@whu.edu.cn

授课教师:(团队成员)

姓名:李文化

邮箱:whli@whu.edu.cn

授课教师:(团队成员)

姓名:沈超

邮箱:shenchao@whu.edu.cn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简介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命科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展,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比较它们与其它生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知道如何研究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学生学习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掌握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学 时

预备实验:显微镜(油镜)使用培训及考核


实验一: 1.本学期教学计划安排及要求;2.环境微生物的检测;3.灭菌器皿的准备

3

实验二: 1. 微生物菌落形态的观察;2. 细菌简单染色、活性染色及个体形态的观察;3.平板划线

3

实验三:1. 革兰氏染色(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2. KOH 快速检测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3.斜面接种;4.实验操作考核一

3

实验四:细菌的鞭毛染色及其运动观察

3

实验五:1.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2.实验操作考核二

3

实验六:1.放线菌的形态结构;2.根霉、曲霉等常见霉菌形态结构的观察;3. 细菌 16S rDNA 扩增

3

实验七: 1.平板计数法;2.光电计数法;3.直接计数法(显微镜)

3

实验八: 1. 淀粉水解试验;2.糖发酵试验;3. IMViC 试验

3

实验九:1.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2. 不同微生物对抗生素耐性的检测;3. 紫外线对细菌杀灭效果的检测;4.实验操作考核三

3

实验十:1.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神农架和校园样品);2.开放实验方案展示;3.细菌多相鉴定方法

3

实验十一:1.细菌质粒 DNA 转化(固体转化法);2.开放实验准备

3

实验十二:开放实验 1.环境水样微生物检测;2. 环境样品中细菌分离、纯化与鉴定

3

1. 实验问题解答;2. 本学期教学总结;3. 期末考试;4.细菌综合鉴定结果分组展示


四、课程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 75%,其中:

实验技能 20%:平时实验操作检查、三次集中微生物操作基本技能考核;实验报告 50%:6 次实验报告以及 2 次论文格式的开放实验报告;综合素质 5%:科学素养、卫生值日等;

期末考试 25%,其中:

实验操作考核 15%:抽查基本的微生物操作技能;

口试 10%:抽签回答问题,涉及实验基本原理、操作要点、结果分析等。

五、教材及参考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微生物学实验》第 5 版,沈萍、陈向东主编,2017

高等教育出版社,《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第 3 版,周德庆、徐德强主编,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