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发育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

浏览量:

更新时间:2025-04-30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植物发育生物学实验

开课院系:生科院

授课对象:本科三年级四年级

课程学分:2

课程学时:48 学时

授课教师:张蕾


邮箱:arabilab@whu.edu.cn

课程类别:生物科学专业必修课


前导课程:植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


二、课程简介(500 字以内)

本实验课程是为高校生物类三、四年级本科生所开设的综合性、自主性、开放型、提高型的专业实验。

植物发育生物学在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为使学生对于植物发育分子水平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拟开设植物发育生物学实验课。本实验课程是以模式植物为对象,以植物细胞生物学、植物显微技术、植物离体操作、植物细胞工程、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等一系列实验技术为支撑;以拓展学生的植物发育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相关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科研的素质、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科研能力等目的为主线;从细胞、组织、器官到个体水平不同层次,从开花、传粉、受精、胚胎发育、形态建成到植株形成等不同发育时段,循序渐进地开展一系列的植物发育生物学实验,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实验技能的训练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内容

学时

第一次:

6 学时

1、植物发育生物学实验课介绍


2、植物培养基的配制


3、水稻愈伤组织培养


4、植物转基因质粒的提取




第二次:

6 学时

1、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质粒转化农杆菌




第三次:

4 学时

1、拟南芥转基因


2、拟南芥发育突变体表型的观察和分析




第四次:

4 学时

1、拟南芥基因组的快速提取


2、拟南芥 T-DNA 插入突变体的鉴定




第五次:

8 学时

1、拟南芥突变体种子的筛选


2、RT-PCR 分析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表达




第六次:

4 学时

1、水稻愈伤组织诱导小苗再生


2、GUS 染色分析生长素在拟南芥中的分布




第七次:

16 学时

1、mRNA 原位杂交——切片、探针合成


2、mRNA 原位杂交——预杂交和杂交
3、mRNA 原位杂交——二抗结合和显色
4、mRNA 原位杂家——封片观察

四、课程成绩评定

实验操作(30%)、实验素质(10%)、实验报告(60%)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张蕾 赵洁主编《植物发育生物学实验指导》,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参考书:

1、王关林、方宏筠主编,《植物基因工程》,科学出版社,2002年 第一版

2、Maliga P, Klessig D F, Cashmore A R, Gruissem W, Varner J E,《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刘进元、吴庆余等译,科学出版社,2000 年第一版

3、Melody S. Clark 主编,《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手册》,施普林格出版社,顾红雅、瞿礼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第一版4、Taiz L and Zeiger E 《Plant Physiology》(Fourth Edition)宋纯鹏、王学路等译,科学出版社,2009 年第一版

5、Weigel D and Glazebrook J, Arabidopsis: A Laboratory Manual,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