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清早,载着119名学生和各位老师,蓝白大巴校车驶过城市的高楼大厦,茫茫的长江。渐渐的,进入了布满风力发电风车的丘陵。随着海拔上升,大片的农田被高山取代,气温变得凉快。我们也于预定的时间到达了驻地红坪镇。开始了今年的第一批神农架“博物之旅”。
此次实习由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杜世燊老师带队,汪小凡、龚燕兵、杜巍、王琛、张立影、董立坤等专业老师,辅导员毛贯洲、艾天军老师,助教刘灿,以及实验中心车婧、金晓芳老师随行,队医项立奇医生及车队彭良泽、张袁涛、韩光、张仁明保驾护航。
下图为一行人在神农顶瞭望塔合照:
6月24日上午,百家园的物种多的让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采集到了众多动植物标本,当天下午就开始制作。
下图为汪小凡老师所摄学生们在会议室制作标本:
6月25日,先到神农坛参观神农氏、一千五百多岁的铁坚油杉和药园。
而后到天生桥继续采集动植物标本,这天雨下的特别大,但是同学们依然热情不减,紧跟汪小凡老师和杜巍老师,继续加新。
6月26日,雨过天晴,我们来到燕子垭,张立影老师给大家讲解了短嘴金丝燕的特征。聆听了燕子在黑漆漆的洞内发出的探测声。而后走过彩虹桥,开始植物采集。
下图为徐泽涛同学所摄彩虹桥:
中间各组派出了多名学生,同老师们一起下原始森林,下图为车婧老师拍摄同学老师们艰难的滑下原始森林的场景:
下图为助教刘灿拍的“勇士”们的合照:
从燕子垭至天门垭的途中,继续采集标本,而后在车婧老师的指导下在天门垭收集空气微生物。
下图为徐泽涛同学所摄大家争先采集植物标本:
6月27日,到漳宝河谷继续采集,虽然无需爬山,但是路程较长,来回大概花了三个小时。沿途汪老师给同学们讲解植物物种,并抽空给大家拍了合照:


采集工作接近尾声,大家开始了小课题研究。
下图为杜巍老师拍摄,同学们正在用放置在便携折叠桌椅上的便携显微镜观察实验材料:
每年的灯诱依旧吸引大批同学,幸运的话,又可以增加一两个目:
6月28日,同学们首先在瞭望塔周围进行传粉观察。
下图为杜巍老师所摄,同学们正在划样方:
下图为助教刘灿拍摄周围景色,连绵起伏的大山守护了这里的万千生灵:
这位同学身上的黑色背包,每组两个,虽然外表朴素,但是每天必背,因为里面装了采集动植物标本的重要工具:
今年神农谷被落石砸毁,无法下谷,同学们爬到终点平台处,汪老师给大家拍了合照,身后的巍峨大山被白雾笼罩,多年以后同学们可能还会记得此情此景:



天色尚早,又赴金猴岭。
6月29日,参观红坪镇驻地附近的画廊谷,谷内宁静,清晨的阳光洒在青苔路上,令人心旷神怡。
透过树林,看到了丁达尔现象:
当晚,展开激烈的动植物抢答比赛:
除了采集动植物标本,每天早晨6点,同学们在王琛老师和张立影老师的带领下,认识神农架的鸟类。
下面是王琛老师在神农架拍摄到的一些鸟类:
红尾水鸲雌鸟:
白鹡鸰:
灰头鸫:
灰鹡鸰:
褐河乌:
红尾水鸲:
小燕尾:
下面是张立影老师在神农架拍摄到的一些鸟类等动物:
长尾山椒鸟(雄):
异色树莺:
岩松鼠:
山麻雀(雄):
普通朱雀(雄):
普通朱雀(雌):
矛纹草鹛:
栗腹矶鸫:
蓝喉太阳鸟:
蓝喉太阳鸟2:
灰头灰雀:
灰头鸫:
红嘴蓝鹊:
褐河乌:
短嘴金丝燕:
暗绿绣眼鸟:
实习期间,同学们的多才多艺让我们这些老师惊艳:
同学即兴写诗:
神农架实习赐予我们的还有很多感悟,吴尚霖同学拍到了一只受伤的红嘴蓝鹊在吃伞下人投放的食物,温馨的画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汪老师也拍到了这只可怜的鸟儿:
胡家晟同学拍到了红坪镇的银河:
6月30日,告别了神农架,回到武汉,但是实习还未结束。7月1日上午同学们每人制作了十份植物标本,并整理了昆虫标本。当晚进行了小课题汇报。
下面为龚燕兵老师拍摄小课题汇报场景:




后记
“我喜欢石阶的青苔,栎树的林海”,院歌里面的这句话是生科学子对生命的告白。历经亿万年的演化,每个物种寻得一方天地繁衍,物种之间又和谐共处,愿这份“喧闹”得以长存。
撰稿:金晓芳